面对美联储10年来首次降息 中国货币政策仍将“以我为主”
专家认为,面对美国时隔10年后首次降息,我国的货币政策不会“亦步亦趋”。综合来看,当前国内利率接近“黄金水平”,我国的着力点会更多放在通过改革促进市场利率下降,而非继续动用传统政策工具调降市场利率。未来,我国货币政策仍将维持松紧适度,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定向调控仍将是主要手段——
北京时间8月1日凌晨,美联储货币政策机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宣布降低联邦基金利率0.25个百分点,将利率目标区间下调至2%至2.25%。
这是美联储自2008年12月份将利率降至零以来首次降息。同时,美联储还决定于8月1日提前结束缩表计划。
当日,中国人民银行暂停了公开市场操作。在业内专家看来,目前国内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我国跟随美联储降息的概率较低,货币政策仍将“以我为主”。
定向调控仍是主要手段
在我国,降息一般指的是降低存贷款基准利率。下半年,我国利率水平虽有继续下降的空间,但并不等同于降息。
“全球央行开启降息周期,我国央行货币政策应保持灵活性和政策的独立性。”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美联储降息背景下,中国货币政策空间加大,但预计央行不会同步降低存贷款基准利率,有可能适时调整结构性工具操作利率使得市场利率继续低位运行,通过利率并轨,引导贷款利率下行。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专员刘健也认为,美联储降息后,中国货币政策不会“亦步亦趋”,未来定向调控仍是主要手段。
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温彬认为,这意味着中国央行应结合我国经济运行、通胀水平、就业状况、国际收支等综合考量货币政策方向。在保持货币政策稳健前提下,需要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的前瞻性和灵活性。在数量工具方面,可以继续实施定向降准,确保流动性充裕的前提下,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在价格工具方面,将政策利率调降与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切实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温彬预计,定向降准、TMLF(定向中期借贷便利)、再贷款、再贴现等定向调控政策大概率将继续实施,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等领域的资金支持。与此同时,温彬认为,当前,在银行间市场流动性面临分层压力的局面下,如果降低存贷款基准利率,则部分中小银行面临的压力可能加大。
国内利率接近“黄金水平”
多位央行人士表示,当前利率水平合适,上半年以来我国利率水平持续下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降息主要是为了应对通缩危险,目前中国物价走势温和,现在的利率水平接近“黄金水平”,即舒适水平。
今年6月份,受到个别小银行风险事件影响,市场利率波动性一度增大。对此,央行货政司司长孙国峰表示,6月全月的DR007七天的回购利率平均值是2.41%,月末值是2.56%,月末值比5月末低了7个基点,比去年同期低了45个基点,平稳度过了半年末时点。
“观察我国的利率水平更应关注整体的市场利率水平和贷款实际利率这两个关键指标。”孙国峰指出,从去年开始,这两个利率水平均持续下降。
先来看整体的市场利率水平。从去年开始,市场利率水平持续下降,代表性的货币市场利率DR007在今年6月末为2.56%,同比下降了45个基点。另一重要指标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今年6月末的收益率为3.23%,同比下降了25个基点。
再来看贷款的实际利率。今年5月份,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为5.34%,同比下降了17个基点。值得注意的是,截至上半年末,我国货币乘数触及高点。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表示,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6月末金融机构的超储率是2%,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2个百分点;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比较低,6月份平均为1.7%,比上年同期低1.03个百分点;金融机构货币派生能力较强,货币乘数是6.14,也处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
“中国不见得要去降低存贷款基准利率。”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认为,虽然海外降息的确给中国央行引导市场利率下行带来更多空间,但不一定要通过降低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方式。未来,央行希望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实施利率并轨,逐步淡化贷款基准利率的作用,引导市场利率下行可能更多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工具来进行。
下一篇:金融业将如何稳中求进
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