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货币政策应适时适度调节
货币政策应适时适度调节
董希淼
“适时”意味着货币政策会根据国内宏观经济、外部市场风险以及其他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走势等因素实行更为灵活的调节;“适度”则意味着虽然调节会更为灵活、频率会加大,但整体调整幅度不会太大。展望未来,我国货币政策仍然会坚持稳健的主基调不变,保持松紧适度,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大预调微调频率,但不会出现“大水漫灌”局面
6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松紧适度,并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变化适时预调微调。6月27日,央行发布货币政策委员会二季度例会新闻稿,我国货币政策未来的操作思路和动向备受关注。与第一季度例会“坚持逆周期调节”不同,二季度例会的表述为“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适时适度实施逆周期调节”。这一最新货币政策的措辞出现了微妙变化。
一方面,“适时”意味着货币政策会根据国内宏观经济、外部市场风险以及其他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走势等因素实行更为灵活的调节。今年以来,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增长,但下行压力犹存。从5月份数据看,多项主要经济指标仍然不及预期,工业增加值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继续放缓。从外部因素看,全球经济复苏势头趋弱,地缘政治冲突升温,世界经济发展仍然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各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正在转向边际宽松。到目前为止,全球已有超过10个国家实施了降息,美联储最近的表态也表明其货币政策正常化即将结束,近期降息的概率在增大。因此,我国应综合应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适时调节,加大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更好地应对内外部挑战。同时,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边际宽松,也为我国货币政策调整提供了更大空间。
另一方面,“适度”则意味着虽然调节会更为灵活、频率会加大,但整体调整幅度不会太大。今年1月份和5月份,央行实施了两次降准,调整了普惠金融定向降准考核标准,并多次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满足市场需求,有效应对了内外部多种因素冲击,促进了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目前,市场流动性整体上较为充裕,上海银行间拆放(Shibor)隔夜利率跌破1%,为近10年来最低点。但是,受接管包商银行等事件影响,目前银行间市场出现了流动性分层,大型银行不差钱,但中小银行同业存单发行难度上升,其他行对其同业存放有所减少,流动性的确面临一定压力。因此,下一步央行还会更倚重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如进一步深化中小银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框架,对中小银行实行定向流动性支持。同时,对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紧张情况也会采取措施予以缓解。针对短期因素,会倾向于释放短期流动性,如通过增加常备借贷便利额度(SLF)等,帮助中小银行纾解关键时间节点的流动性压力。
展望未来,我国货币政策仍然会坚持稳健的主基调不变,保持松紧适度,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大预调微调频率,但不会出现“大水漫灌”局面。一季度,我国宏观杠杆率上升明显。从防风险角度看,也不支持货币政策进一步走向宽松。虽然存款准备金率仍有一定调降空间,但定向降准可能性更大。至于调降存贷款基准利率,短期内可能性并不高。更重要的是,应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积极稳妥推进“两轨并一轨”,进一步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逐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更好地稳金融、稳就业、稳预期,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中国观察
国际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