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商业 >

“要紧紧依靠法律,增强中小企业融资获得感”

2019-05-14 07:27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5月6日至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郝明金率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在陕西开展中小企业促进法执法检查。中小

  “要紧紧依靠法律,增强中小企业融资获得感”

  □ 本报记者  蒲晓磊

  中小企业融资有多难?

  “发展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融资,银行的贷款期限一般是一年期,没有中长期贷款。我不敢逾期,否则以后很难贷到款,企业和我都会粉身碎骨。”陕西秦洋长生酒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这样说。

 

  面对这个难题,政府也很头疼。

  “资金短缺较为严重,融资难、融资贵仍是中小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陕西省副省长赵刚在向执法检查组作情况汇报时说。

  谈起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政府和中小企业都有一肚子的话要说。

  5月6日至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郝明金率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在陕西开展中小企业促进法执法检查。

  郝明金在执法检查期间指出,对于由来已久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大家反映都很强烈,虽然国家高度重视,从法律上作出规定,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融资获得感不强。

  “今后,要进一步改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不仅要靠市场化的方式,更要紧紧依靠法律,增强中小企业的融资获得感。”郝明金说。

  融资难让资金短缺企业“雪上加霜”

  5月8日上午,执法检查组在汉中市召开座谈会,与一些中小企业负责人进行座谈交流。

  “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中小企业促进法执法检查,就是要纾解中小企业困难。关于融资难、企业权益保护等问题,请大家畅所欲言,检查组特别想听听你们企业家的意见和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谢经荣说。

  谢经荣的话,让中小企业负责人打开了话匣子。多位企业代表提出,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首要难题。

  陕西邦华新能源动力有限公司总经理祝维说,随着企业产值逐年增长,资金压力也越发突显,目前企业融资困难,仅靠企业自筹资金已无法实现产值较大的增长,资金短缺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健康发展。然而,融资难让资金短缺的企业更是“雪上加霜”。融资途径少,企业缺乏有效的资产抵押,且抵押额度低,导致银行贷款门槛高、额度少、流程长。

  除了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让中小企业同样感到沉重。

  “目前企业融资成本较高,包括资产评估费、担保费、公证费及银行贷款利息,年化融资成本超过1%,其中银行贷款利率一般为贷款基准利率上浮70%以上。”陕西伟志服饰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何立鹏说。

  汉中精测电器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林新民坦言,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流动资金短缺、融资难、贷款到期倒贷困难等问题。在当前信贷规模大幅增加的情况下,中小企业授信额度总体偏小,中小企业“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仍很突出。

  “尽管金融业制定了一系列改善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法规和政策,但银行认为中小企业经营状况复杂,信贷风险过大,直接获利较小,普遍存在对中小企业惜贷现象。”林新民说。

  建议对金融机构明确小微企业贷款比例

  谈到融资难的问题,政府部门也很头疼。

  “融资难问题依然突出。截至2019年3月末,我市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的32.63%,占比偏低,与非公经济在全市经济所占比重不相匹配。”汉中市副市长周景祥说。

  事实上,不仅仅是汉中,整个陕西省都被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所困扰。赵刚坦言,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为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陕西省实施了普惠金融体系建设、支持直接融资、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等措施。

  截至2018年12月末,陕西辖内全口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716.66亿元,贷款户数21.14万户,小微企业申贷获得率94.87%,均较年初稳步增长;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429.49亿元,较年初增加206.60亿元,增幅16.89%;贷款户数22.62万户,较年初增加5.11万户。

  与此同时,融资贵的问题也得到了缓解。2019年一季度,陕西省小型企业贷款利率为6.2%,微型企业贷款利率为6.29%,分别较上季度下降0.07、0.11个百分点,整体利率为2018年以来最低水平。 

  但在赵刚看来,尽管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但其对于企业发展的制约仍然比较突出,亟需在国家层面对此给予重视。

  “建议国家加强顶层设计,对地方各级金融机构明确小微企业贷款比例,促进普惠性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消除对小微企业的歧视。同时,促进商业银行体制创新,采取宽容慎审原则,制定尽职免责政策,调动业务人员贷款积极性。”赵刚说。

  应重视地区性中小银行作用

  执法检查期间,一家村镇银行针对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探索,引起了执法检查组的兴趣。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